年届48岁的万科集团总裁郁亮,以登顶世界最高峰的方式宣示自己对万科精神的传承。2013年5月17日,郁亮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在山顶,他摘下氧气面罩对着跟拍的摄像镜头说:“万科勇于挑战的精神需要一代代地传下去。”在此之前,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曾在2003年和2010年两次登顶珠峰,成为传奇。
“王石主席两次登顶珠峰,体现出万科文化中勇于挑战、不断突破自我的基因。这种基因深植在万科文化里,我有责任去传承这种基因。”对“为什么要登珠峰”的提问,郁亮如此作答。一个细节是,郁亮每次提及王石都不忘加上“主席”(万科董事局主席)的尊称。
万科的销售额在2010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王石在次年即游学哈佛,逐步淡出。万科从此开始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交接。郁亮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既要传承王石给万科注入的理想主义情怀和勇于挑战自我的文化基因,又要赋予其新的内涵。登上珠峰只是一种表达方式。
“王石和郁亮,两个人都是英雄,但很不同。”时代纪录总制片人洪海评价说,王石让人景仰和膜拜,常人难以企及和模仿;而郁亮则身体力行地告诉人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坚持执行计划,就能达到目标,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英雄。洪海以纪录片工作者的身份跟拍王石和郁亮多年,2010年他与王石一起登顶珠峰,2013年和郁亮一道登顶,用镜头记录了王石和郁亮登珠峰的全过程。郁亮在谈及万科的理想主义时称,理想对于王石来说,是英雄的理想;而对他而言,就是普通人的理想,“我觉得普通人在这个时代也可以成为英雄”。
最近,王石和郁亮都表示以后不会再登珠峰。王石为了学习而放弃70岁时再登珠峰的计划。他坦言,到哈佛学习让他对自己有重新审视和认识,追求知识的挑战不亚于登珠峰。而他“百战归来再读书”的目的则是去当老师,更多与年轻人交流。
郁亮则称,登上珠峰让他对生命、对自己都有了更加完整和准确的认识,但以后不会再登珠峰。
郁亮的新目标是,到60岁的时候还能跑全程马拉松。他不鼓励同事效仿登珠穆朗玛峰,但着力在万科内部推广长跑运动。
王石奠定了万科的基石,从无到有,直至成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之一。但万科的“珠穆朗玛峰”在哪里?
郁亮说,现在有一个模糊的目标——成为世界级优秀企业,从公司治理结构、职业经理的机制建立以及为社会做出的贡献等,都达到世界级的优秀。“万科不会停止探索的步伐,我们会一点点地往前走。”这更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超理性方法论
王石在其口述实录《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中说,登山不怕死,怕死不登山。王石的登山经历曾险象环生。他在2010年登顶时出现雪盲症状,2003年登顶时氧气不够用。“快到山顶的时候,正准备一鼓作气冲上去,突然发现我的氧气瓶快没氧气了,连下山补给都不够用。怎么办?我仍然坚持要先登顶再下山——给自己留了后路相当于劝自己不全力以赴。真到了下山的时候,我只好捡先前登山者丢弃的废旧氧气瓶,像接力棒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换,勉强撑到山下,才算捡回一条命。”王石在书中回忆说。
与王石一起登上珠峰的洪海说,王石做很多事情喜欢跟自己较劲,把自己逼到一个很极致的状态,不断挑战自我。比如,王石登山的时候有“四不”,不停、不休息、不吃东西、不方便。只要走起来就不停,直到下一个营地。尽管有时他走得很慢,但总是能第一个到达营地。
郁亮则坦言,自己是个怕死的人。“正因为怕死,我才会做这么多的准备,就连在山上怎么大小便都事先考虑到。”郁亮的逻辑是,登山死亡是个概率事件,而概率是可管理的,可以通过详尽的准备和计划规避风险。
从2010年开始,郁亮花了三年时间来准备攀登珠峰。他将目标分解为计划,再把计划变成行动,然后用坚持和自律来完成行动,直至达成目标。从5038米的四姑娘山,到6206米的启孜峰,再到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最后到8848米的珠峰。郁亮说:“整个计划看起来好像很漫长,实际上做起来反而又很简单。一步一步的走完就是了。”
郁亮有很强的自律性与风险意识。在瘦身时,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个不”,不动刀子、不饿肚子、不吃药,通过坚持跑步和健康饮食,将体重从75公斤降到64公斤。这次登珠峰,他同样给自己定了“三个不”,不受伤、不晒黑、不减重。为了不晒黑,他坚持给自己涂50倍的防晒霜,一层不够就涂两层。为了不减重,他在山上坚持“像猪吃饲料一样吃东西”。山上的饭菜又冷又硬,极不可口,但郁亮将吃饭当作训练科目来进行,再难吃也要咽下去,以保证自己的基本体能。到了海拔6000米的时候,他的体重增加了3公斤,经过冲顶的消耗,回来恰好一斤未减。
为了不受伤,郁亮细心研究以前登珠峰的人都出过哪些问题。深圳大学的一位女教师在十年前登顶珠峰,但因冻伤切掉了三根手指头。因为在陡峭的山坡,脚踩不住时就要靠手去拉登山绳,这个时候厚手套不行,只能用薄手套,所以容易造成手部冻伤。为此,郁亮在海拔8400米时,“在多背一张纸都嫌重的情况下,我多背了一副手套,如果遭遇同样情况,我多戴一副手套,至少双手可以保下来。”郁亮说,充分的准备可以化解风险。
即使在海拔6000米的高度,郁亮仍每天坚持在帐篷里铺上床单、套上枕套,来保证与平地上一样的感觉。他还每天仔细地整理背包,每一个包都做上非常清晰的标识,从未出现丢三落四的小问题。
郁亮每周坚持跑步,平均每天5公里-6公里。即便是日常跑步,郁亮也会告诉你,下雨天要穿越野跑的鞋子,晚上要穿有荧光条的鞋子,这样就能预防各种可能的风险。
郁亮还把自律和坚持传递给团队。洪海透露,郁亮为其组建的菜鸟登山队建了微信群,让团队每个人坚持跑步和游泳。如果哪一天没有锻炼,就要记上偷懒的账。所以,大家每天都会锻炼。同样,郁亮也将自律和风险意识注入其执掌下的万科。
2009年,万科定下“不拿地王、不囤地、不捂盘”的策略,并严格执行。他坚持万科剔除预售款之后的净负债率不得超过40%,时刻保证账上有几百亿元的现金。“房地产调控下,要更加谨慎地对待现金流。”郁亮说,有时候不能太强调资金的效率,账上有钱很重要。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万科在楼市调控的冬天里实现稳健增长,销售额从2010年首破100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400亿元。
内化的理想主义者
在交接班之后,王石仍是万科的精神领袖,郁亮则是低调的掌舵者。王石与万科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给万科留下了住宅产业化、精装修和国际化三大方向。郁亮则在具体执行中掌握着万科的航向,稳步前行。但外界对王石与郁亮的关系有过很多猜测和解读,比如对商业地产的态度,二人或有分歧。
王石与郁亮在个性上有很多不同。王石更加随性、开放,天马行空;郁亮则严谨、理性,含蓄内敛。
在洪海的影像资料里,王石会跟着音乐的节拍一起舞动,也会对着镜头做鬼脸,郁亮则完全不可能有这样的表现。“作为一个纪录片人,我一直在寻找机会看到郁亮的另一面,但是感觉他像有一层小小的铠甲很难攻破。”洪海说,惟一看到郁亮有明显的情感流露的时刻,是他登上珠峰山顶拿出随身携带的女儿照片时,他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说心里想着她,并祝愿每一个人平安、健康。
“我觉得,平安、健康构成了一个人幸福的99%,剩下的东西只是1%。”郁亮说,登珠峰让人更透彻,选择更简单。在被问及人生中什么最珍贵时,他不假思索的回答:亲情、友情。
郁亮说自己是一个比较平静的人,不会特别高兴也不会特别有压力。在万科员工眼里,郁亮的情绪也总是很稳定,看不出波动。
而王石有着更鲜明的个性化形象,他的一些言辞甚至一度给他个人和万科带来麻烦。郁亮说话则逻辑严谨、用词准确,几乎没有什么偏激的言论。甚至在着装上,王石更加随意;而郁亮很少在公众场合着便装,基本是穿西装或衬衫等正装。
郁亮用“诚实、低调、忧患意识”八个字来要求自己,类似于座右铭。“而如果你问王石的座右铭是什么,他会告诉你没有。王石有一种人情练达之后大而化之的状态,凭借多年的经验积累、学识和人生阅历,他有着很敏锐的判断和直觉。”洪海说。
但王石与郁亮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讲究原则和自律。郁亮能坚持“管住嘴、迈开腿”来瘦身、锻炼,从原来一个“胖子”变成一个运动健将,直至登上珠峰,现在还要坚持每年跑马拉松。王石早年坚持在海外不吃中餐,在2005年开始戒酒,说戒就戒了,现在最好的朋友敬酒也不喝。
王石和郁亮都能担当。2008年汶川地震后,王石因“捐款门”遭到舆论一边倒的指责。王石曾说,“如果万科因我受损,我将辞职。”郁亮则亲自处理这场危机,一年中28次飞赴四川绵竹遵道镇的援建项目,做好善后工作。2012年10月份,王石婚变的消息在网络上被大肆炒作。王石也给郁亮交底,如果万科因此受到很大影响,他也将与万科进行切割。郁亮则在事后第一时间与多家媒体高层和地产界意见领袖沟通,亲自公关。2012年2月,万科遭遇“毒地板”危机。当时,地板有两份检测报告,广东省的报告是合格,佛山市的报告是不合格。郁亮拍板决定公布不合格的报告。“如果公布两份,地板会继续送到国家检测中心,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这半个月万科就一直和毒地板联系在一起。如果只公布合格的,外界知道还有另外一份不合格的,那就会说万科隐藏事实。”郁亮事后说,碰上这种事情,不用喊冤,最好的办法是面对和解决。王石也在微博上表态万科要承担全部责任。
更重要的,王石和郁亮都是理想主义者。王石的理想主义是外化的,所有人都看得到,万科本身就外化着王石的理想;但郁亮的理想主义是内化的,他很少表达,但走的每一步都在精确计划中,并逐步靠近自己内心的理想。
如同登山,郁亮在2010年就确定了登珠峰的目标,但他从未表露这一想法,甚至在组建菜鸟登山队时,都不提珠峰志向。“三年前,说了登珠峰别人也会以为我是说大话,没人会跟我玩。”郁亮说,“我自己心里最清楚,登5000米的山是为了6000米;登6000米的山是为了7000米;登7000米的山,最终还是为了8000米的珠峰。”
在外界看来,创业者王石奠定了万科事业的基石,并给万科确定了专业化和职业经理人的方向;守业者郁亮则需要严谨、坚韧地执行下去。事实上,他们只是在特定的阶段,恪守了职业经理人的本分。王石完成了从创业者到职业经理人,从企业家再到社会企业家的完整过程;郁亮也正在走向前台,开始更多向外传达个人化的风格。
郁亮试图给万科注入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健康文化。他在万科推广长跑、游泳和自行车,号召员工动起来。在郁亮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下,健康甚至被分解为多个指标进行定向、定量的考核,还与团队领导的奖金挂钩。
“长跑要等速、匀速才最好,保持心跳和呼吸稳定就能跑到终点。”郁亮认为,人和企业都是如此。■
郁亮
1965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90年进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起任公司总经理,现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2006年起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2008年任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在业余生活中,郁亮喜爱长跑、登山和自行车运动。